南方周末2015-05-08
找到兴趣,并为兴趣认真不懈;不问自己为何没有机会,只问自己是不是顶尖。
每当自己与朋友面临生活中的诸多选择决定,我总想起两位钢琴家。
当我访问巴黎高等音乐院教授、著名演奏家贝洛夫(Michel Beroff)时,曾请教他如何教学。贝洛夫录音等身,更是钢琴天才,12岁就能掌握极其艰深的当代作品,是梅西安(Olivier
Messiaen,1908-1992)等人作品的代言名家。我以为会听到累积多年的经验与心得,至少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诱,怎知他竟冷淡言道:“我几乎都在劝退,要他们趁早改行。”
是天分不够吗?“不是”,热情才是关键。巴黎高等音乐院的钢琴入学上限是18岁,能考进的必然有天分,但许多学生不曾思考自己要什么,只因当年钢琴是最拿手科目,糊里糊涂报考,考上后也就懵懵懂懂弹下去。“即使有天分,这也是浪费,”他面无表情继续说,“人生可能无限,根本没有必要在二十岁前就决定一切。用心探索,及早认识自己并找到真正的兴趣,现在正是时候。”
或许贝洛夫真的看多了“乖”学生,但我还是忍不住好奇:如果有学生对音乐充满热情却天分不足,怎么练也不能成为演奏家,又该怎么办呢?
“那有什么问题!”钢琴家双眼突然一亮,“我从来没有劝退过这样的学生,还尽一切可能帮助!音乐世界何其宽广,谁说每个人都该当演奏家?只要真心爱音乐并充满热情,音乐必会给予回报!”
我永远不会忘记贝洛夫那时的神情,而那瞬间焕发的光芒让我无法再问:那些留下来的学生,最终也得面对僧多粥少,竞争激烈异常的音乐环境。现实不会改变,但有多少人能像贝洛夫般天纵奇才呢?
不过,自己没说出的问题,贝洛夫的师弟巴福杰(Jean-Efflam
Bavouzet)却给了解答。
一日,他邀我在指挥大师萧提(George Solti)家中叙旧。这位20世纪名声辉煌响亮的音乐巨擘逝世虽近二十年,其伦敦故居却一如往常,仿佛主人从未离去。对这位传奇巨匠,巴福杰最深的记忆是什么?“有次我在他琴房练习。那时我虽得了不少奖项,也日夜苦练钻研,却看不到希望,不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里,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。”
当年巴福杰才35岁,刚从手伤中复原,对人生充满疑问。钢琴家又何其寂寞,得在琴房孤独面对自己。听到年轻后辈的茫然困惑,萧提没说任何场面话,甚至也没一句安慰;他只简单说了句:“顶尖的人永远有位置(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the top)。”
从此巴福杰不再彷徨。“既然我选择了音乐,就要全力以赴。我不再问为何没有机会,只问自己是不是顶尖,够不够资格站上舞台。”大师的鼓励其实是美好的预言。这七八年来巴福杰演奏事业大开,录音连获大奖,已是国际上炙手可热的名家。这一切来得真实无欺:毕竟他从古典到当代作品都有深刻研究,曲目之丰远远胜过诸多同侪。还有谁能像他一样,可以同时演奏贝多芬与海顿所有的钢琴协奏曲和奏鸣曲,普罗柯菲夫和巴尔托克钢琴协奏曲全集,以及拉威尔与德彪西的所有钢琴作品?
“兴趣可以让你选择人生方向,但只有努力才能让兴趣选择你。”——巴黎高等音乐院毕业、国际大赛得主,都不是演出(甚至是生活)保证;找到兴趣,并为自己的兴趣认真不懈,音乐如此,其他科目或许也相去不远吧!
(作者为音乐学博士)